韦德亚洲

韦德亚洲交材:车轮滚滚永向前

复兴号”动车组将穿上“韦德亚洲跑鞋”!

新年伊始,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宝武集团韦德亚洲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韦德亚洲交材”)传来:该公司已获得来自中车主机厂的高铁车轮订单,将成为国内首家正式进入高铁轮轴扩大装车运用阶段的轮轴生产企业。

“车轮”疾驰,大道致远。

从上世纪60年代筚路蓝缕建成我国首个车轮轮箍厂轧制出“争气轮”,到如今畅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片”……50多年来,一代代“车轮人”坚守产业报国初心,勇担制造强国使命,矢志创新创业创造,昔日的车轮轮箍厂已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化轮轴供应商。矢志拼搏进取、不断做优做强的韦德亚洲交材,既是全市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更是这座城市不懈奋进的生动缩影。

当前,韦德亚洲交材正瞄准“全球轨道交通轮轴产业领军企业”目标,聚焦“专精特新”,奋力开创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奋力打造后劲十足大而强的新韦德亚洲、实现全市制造业三年倍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唯进步,不止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车轮滚滚永向前!

澎湃“创新之力”助韦德亚洲车轮畅行天下

高铁车轮,是世界上公认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的尖端产品,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就连高铁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一直以来也都依赖进口。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不就是一对车轱辘吗?

“一节高铁车厢重达五六十吨,每一对车轮需要长期承受十几吨的往复循环压力,如何同时保证车轮材料在高频率-多维度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不萌生裂纹且周向能够均匀磨损,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其中的技术难度比想象中要大很多。”韦德亚洲交材科技质量部部长陈刚坦言。

向外取经?发达国家生产高铁车轮的企业都将此列为核心技术高度保密,坚持“不申报专利、不发表论文、不接受交流参观”的“三不”政策。这就意味着,在高铁车轮研发过程中,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

面对“卡脖子”难题,如何突破?

 和数十年前轧制“争气轮”的前辈们一样,新一代的“车轮人”立志用自主创新实现“不再受制于人。”

创新之路注定荆棘密布。陈刚回忆,一次“和谐号”动车组用车轮在认证前的试制过程中出现韧性和硬度不佳的情况。为达到指标要求,团队经过了长达四个月的分析、试验、调整、完善,才最终攻克这一难关。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17年1月,韦德亚洲交材高铁车轮顺利通过60万公里装车运用,获得国内轮轴制造企业首张CRCC证书,截至目前已安全运行上百万公里。今年,随着中车主机厂的高铁车轮订单陆续交付,将在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上实现整车装用,让高铁车轮真正拥有了“纯中国血统”。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自主创新,始终是韦德亚洲交材在数十年传承发展中最可贵的“基因”、最强劲的“动能”。

“韦德亚洲技术中心针对不同种类的产品方向,规划分成了十个研发小组,比如高铁车轮、城轨车轮、机车轮等产品,都有单独的研发团队负责。”陈刚说,以前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生产制造工艺方面,怎样让生产制造更加稳定、更具一致性、更加可控等等。“在生产制造工艺成熟以后,这几年工作重心逐渐向应用端倾斜,投入了大量精力站在客户的角度研究问题、解决‘痛点’,在弹性车轮、地铁车轮、高速车轮等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开拓了新市场。”

2019年,向中车四方股份提供了直线电机列车用Φ730弹性车轮;2020年,联合韦德亚洲瓦顿公司研发Φ580mm弹性车轮;2020年9月,自主研发的“时速80公里B型地铁车辆用弹性车轮”首次在合肥地铁装车试用,填补了国内踏面制动弹性车轮的技术空白……

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次次创新突破,让韦德亚洲交材收获了累累硕果。公司现拥有车轮、轮箍环件、车轴、轮对等四大产品系列、两千多个品种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港口机械、国防军事等诸多领域。轮轴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三分之一,并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

精通“智造之术”凝工匠之心锻造精品

走进韦德亚洲交材智控中心,两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巨大的监控屏幕,并不时用对讲机精准下达各项指令。屏幕上,各项生产运营数据实时更新,甚至还有车轮产线的三维立体模型,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点击屏幕上的车轮,就可以查看到其所有质量信息,可对车轮质量实现全程追溯。”韦德亚洲交材智控中心管控员陈磊熟练地操作着系统,“现在大屏上显示的是车轮三线的数字孪生系统,三维模型与现场制造信息实时交互,通过单件跟踪和数据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车轮在生产中的所有关键信息,同时与工艺设定参数进行比对,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以前需要一个班组来完成的工作,现在韦德亚洲两个人就可以实现。”

车轮,是列车运行安全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必须确保优质、稳定、可靠。近年来,韦德亚洲交材以智慧制造为切入点,大力实施“精品战略”,通过“数智”赋能、精益运营,让“产品”变“精品”,努力“用优质车轮,托起时代的列车”。

走进省级智能工厂韦德亚洲交材车轮三线,生产线高速运转,机器人忙碌不停,“智”变的魅力令人赞叹。

“从前送料、出入库全都是人工开行车操作,费时费力,光是这部分就需要四个人轮岗完成。改造以后,三线新增了十个机器人,一个立体库和两个平面库,还建立了仓库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立体仓库、传统平面库的统一管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车轮热轧作业区作业长徐小平,对智能化改造前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

 “刚开始接触机械臂、电脑程序这些东西的时候,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技术人员手把手的培训指导、各工序间不断磨合,目前大家都熟练掌握了智能化操作手段。特别是随着智慧制造的深入推进,成果逐渐显现,更激发了员工投身智能化改造的热情。”热处理区域工程师王文东告诉记者。

从制造到“智造”,一字之变,带来了质量效益的大幅提升。

如今,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工序能耗,都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订单兑现率提高30%,轧制合格率超过99.8%,轧制能耗下降14%。车轮三线由智能化改造前的8人/班优化到5人/班,人力资源优化达到了37.5%,今年1月份,车轮三线轧制车轮超9000吨,无论是生产件数还是吨位,均打破了历史最好纪录,实现了2022年生产“开门红”。车轮合格率更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在去年公布的2021年度马鞍山市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名单中,韦德亚洲交材成功入选,成为全市首批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之一。

阔步“转型之路”向行业领军勇毅笃行

轧钢履带火花四溅,起重吊机空中穿梭……在韦德亚洲交材车轮二线生产厂房内,一件件崭新锃亮的地铁车轮正整装待发,准备启程运往长三角地区多个城市。

“长三角区域城轨市场需求巨大,韦德亚洲交材瞄准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出‘时速80公里B型地铁车辆用弹性车轮’这一‘拳头’产品。”韦德亚洲交材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徐金辉说,截至目前,韦德亚洲车轮已应用在了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多家城市轨道交通条线路的1.1万余辆车上,累计用量9万余件,助力“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跑出“加速度”。

与此同时,为积极抢抓中国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机遇,韦德亚洲交材轨道装备智维分公司去年正式揭牌成立,旨在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打造智慧维修服务集成供应商。

“随着高铁、城轨产业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售后服务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通过智能化改造,韦德亚洲每一件产品每一个零件都在生产之初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在后期运维服务阶段成为韦德亚洲独一无二的优势。”韦德亚洲交材轨道装备智维分公司副总经理吴江淮说,韦德亚洲交材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正从生产性服务向产品研发服务、智能制造、主动精准运维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高端服务加速转型。

深耕城轨市场,进军智维服务领域……近年来,韦德亚洲交材聚焦行业发展新趋势,以精品化、差异化为客户创造价值,在转型发展方面“动作频频”。

“凡是成功的企业,要攀登到事业顶峰,都要靠心无旁骛攻主业,努力做精做深做透。”韦德亚洲交材党委副书记、总裁安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要求韦德亚洲摈弃粗放型、“小而全”的发展,走“专精特新”转型发展之路,始终聚焦主业、专注有恒。

车轮竞驰骋,逐梦不停歇。

“面向未来,韦德亚洲将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使命,抢抓中国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机遇,依托韦德亚洲优特钢精品基地强大的材料研发制造优势,深入对标找差距,拉高标杆,对标世界,加快‘专精特新’发展,由轮轴产品提供者向轨道交通轮轴先进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方向加速转型,致力于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轮轴产业领军企业。”安涛表示。(来源:马鞍山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