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收官之笔绘出铁路发展的时代之变
2018年的春运已接近尾声。40天的春运,全国近30亿人次的大迁徙,构成了时代中国的最美画卷。春运的圆满收官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井然有序的出行环境和美好出行体验,使人们的出行之旅充满温馨和愉悦。
在今年春运中,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车辆段丹东运用车间支南乘务员姜宝坤,用手写家书的方式,向女儿讲清了春运期间支南运输的意义。从沈阳局支南列车数量的逐年减少,让人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巨变,由慢到快的时空穿梭见证了春运之变,它刻画出年年人们归途的不同感受,不仅是观察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窗口,更是记录时代中国努力前行的轨迹。
春运变淡当然离不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中国高铁纵横交错地延伸,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方便和快捷。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四横四纵”的路网建设完美收官,实现了我国高铁网的南北互联互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覆盖越来越多城市的高铁列车,为确保广大旅客“走得了”提供了有力支撑。
春运变淡的背后不仅是运能的充分给力,而且体现在回家之路的温馨和舒畅上。网络订票让昼夜排队买票的场景已经成为了历史,候车室安设的共享按摩椅解除旅途的乏累,刷脸进站让旅行更加轻松,动车组自主选座可以隔窗望景,微信支付不断丰富着购票方式,出站后的无缝接驳完成了回家之路……在从购票到回家一系列的变化中,人们已经感受不到以往春运中的人海大潮和人在囧途,铁路部门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把旅客的需求从“走得了”正逐渐转变为“走得好”。
正是春运的渐行渐远,才让回家之路渐渐变快。从媒体中人们看到吐槽抱怨的人少了,充满温情的故事多了,从中映照出浓浓的家国情怀。春节期间,国内众多主流网站,纷纷发起“牵妈妈的手”主题活动,亿万网民倾情参与,给散发着浓郁亲情年味的家庭团聚又增添了十分甜蜜的滋味。其实,春运不仅制造人的团聚,更重要的是拉近心的距离,与亲人一起见证岁月静好,才是中国人最好的心灵归宿。这是走不出的风景,更是走不出的牵挂。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旅途有终点,服务无止境,这既是对铁路部门今年春运成绩的凝练和概括,也是对做好今后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渐行渐远的春运是一部充满乡愁的温情剧,演绎着团聚的热望与渴盼。相信铁路部门会继续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用更加优质的服务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